HTML5学堂:而今的HTML5的浪潮到底如何,HTML5浪潮会为我们带来什么?作为一个行内的新手,如何在浪潮中站稳脚跟,变得优秀起来;对于一个行外人又应该怎样面对浪潮才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一起走进利利的“随笔”吧~
1 面对HTML5浪潮-明确目标、勤学苦练
1.1 小心HTML5浪潮中的泡沫
1.2 而今的HTML5浪潮会带来什么
1.3 HTML5浪潮现状与分析
1.4 关于HTML5浪潮现状的分析
2 如何在浪潮中站稳脚跟,变得优秀起来
2.1 不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2.2 明确发展方向,换位思考
2.3 合理选择公司,不要随意跳槽
2.4 发挥优势
3 总结一下~
HTML5行业?泡沫?你是在逗我吧~!现在HTML5不是被广为流传,也被各类媒体炒的如火如荼吗?必须要说,目前的HTML5行业的确并不差,但是也的确存在着一定的泡沫。
2012年,我在北京,亲眼目睹了iOS行业的大起大落,那时候我在北京做的就是HTML5讲师了,2012年年中时,iOS和HTML5的学员同期毕业,面对的就业需求量和工资则是千差万别。iOS在当时的北京面临的是“人才荒”,而HTML5在北京,没有太多的公司了解,一个学的比较不错的iOS学员能够拿到8K左右的薪资,而一个学的比较不错的HTML5学员只能够拿到5~6K的薪资。
由于大家都觉得,iOS行业很不错,于是大家都来报名学习iOS,而态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人觉得我稍微懂一些就能够找到一份很不错的高薪工作。各类的培训机构也纷纷加大了iOS培训的投入量。抵近2013年年初,问题来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在iOS方面开始逐步的回归稳定,大家开始理性的看待这个职位和技术,而相反的则是:就业方向为iOS开发工程师的人员数量变成了往年的数倍,而更关键的是,当数量基数变大之后,质量就会变得异常参差不齐。2013年的年初,iOS的行业热度(在北京)和HTML5,完全180度的调(diao)换。
HTML5,去年的浪潮,的确为很多学习者带来了“丰收”,于是,今年,可以预知的是,会有很多人疯狂的涌向HTML5的浪潮,不论自身具体情况,也不管自己爱还是不爱,不管自己清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行业,这个行业的未来之路要如何行进~我们很多人都仅仅看到了当下,而没有想到未来。
为何说不要仅看当下呢?举个例子,对于一个培训时长在5个月~6个月的课程,你觉得最佳的开始学习时间是多少?
如果说你的答案是8月,那么只能说你思考的太少,如果说你的答案是2月到7月,只能说还算可以,但是却绝非最佳答案,最起码对一个“对培训内容有兴趣,同时有自己想法”的青年,不是一个最好的答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并且拥有较强的自制力,其实10月度~次年01月度开始培训是最为合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培训的时长通常会在5个月左右,那也就意味着10月度~01月度开始,在04月~07月结束。可能你会说,这有什么好的,中间还隔了一个过年,一过年多么容易忘记啊~但是,必须要说,中间隔了一个过年,对于有心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不可多得的机会~!培训的过程当中,时间是极其不够用的,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要掌握自学大概2~3年左右的知识量,即便讲师提供了良好的课程逻辑、讲解和引导,也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的。过年和放假其实都是一个人的喘息期,只要这个人的自制能力足够强,只要这个人真正的想要追求自己的目标,那么,只要你努力,一个两周左右的假期会让你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质的飞跃。
例子扯的有点儿远,我们回归主题,说这么多想表达什么呢? —— 行业好,也不能盲目跟风,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所有目标清晰并且勤于努力的人,都会成为这场浪潮的受益者,而盲目跟风或心态不稳的人,通常会成为这场浪潮中的失败者~
我只喜欢用数据说话,根据目前的数据跟进来说,2016年会比2014年度的行业略好,但是没有2015年那么火爆。看图~~~
图注:2014年09月~2014年12月期间,由于自身工作比较忙,因此就没有跟进就业需求量的变化,这也就导致了数据的部分缺失。由于2016年3月刚刚过了一周,因此3月度数据会有一定的偏差。
数据采集来源:智联招聘网;
采集时间:每周周三下午17:00;
搜索关键词:"WEB";
搜索类型:根据"职位"进行搜索,只选择当天发布的职位,进行统计数量;
除过年前后以及节假日没有采集数据之外,其他所有周均进行了数据采集,并根据月度计算平均值。
第一,由于每年的第四季度和次年的第一季度(过年前后),通常为IT行业招工淡季,通常在第五个月度开始,需求量上升,预计2016年5~10月度的招工旺季,需求量能够稳定在2000~2500,但是如果说突破2015年的状态,应该是比较悬的,相比2014年,2016年还是有不错的发展空间的。
第二,从2015年度开始,在这个数据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初创型公司,也就是说,拥有比较稳定团队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其实并没有数据上的这么多。
第三,当一个行业发展了较长时间之后,这个行业的招聘规则也开始逐步的转向更有经验的开发者,换句话说,能够留给初学者的就业空间势必会逐渐减少,就业者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会变大,但是相对的,随着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相对靠谱的公司以及团队也就越多,技术的成熟程度也就越高,相对入行之后的成长速度也就越快。
在泡沫的行业之下,在未来要面对更多竞争之下,要做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一把利剑。从专业度到能力(职业素质),只有你比别人更突出,你才能够在这个相互选择的世界中拥有选择的权力。
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还是以做的最好为目标,还是干脆任务都没有办法高质量的完成?
不要觉得说,能够写几个游戏,实现几个页面就很了不起。重点是,游戏做的好不好玩儿?代码的质量是否优秀?看上去舒不舒服~?你可能会说,我是前端啊,又不是设计也不是产品,我何必要把游戏或页面弄成那个样子?
你会这么想,但是对方不会那么看~对方只会觉得,你的思维太过局限,一个游戏,只能证明你的逻辑能力,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一个功能或页面,如果你没有做到精益求精,那么,它只能证明你了解这个知识,别的什么都证明不了。一个知识点很难学吗?拿我自己来说,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大学自学前端开发(那时还不知道这个词,用的还是网页设计与制作),到第二年时,就能够用代码实现一个网站,但是,代码能用吗?质量如何?扩展性如何?加载速度、SEO又如何?
我们有时会强调一句话“精确到一像素”,这个是针对这个工作的性质而言的,前端(HTML5)开发工程师,作为一个距离用户最近的工程师,要做的应该是让用户得到最好的浏览体验。大部分的前端,并没有什么设计方面的功底,甚至说在美学角度来说并不一定会很擅长,此时则必须要遵循设计的图稿。一个异常简单的道理,给很多学生不知道强调了多少次,却依旧有很多人不以为然,总觉得“实现”就可以了~
对细节的不注意,是一种工作态度,会让别人觉得你做事不严谨,对这个工作的相关责任考虑不周,没有产品和整体的理念,做事情只是完成而不是如何做的更好。把我们自己换成企业,当一个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人和一个以如何把任务做的更好为目标的人站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一个?
在过去的日子里,能够站在企业面前的HTML5开发者并不多,企业没有选择,也不得不委曲求全。而今,大量的人才从各个培训机构涌出,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那,几年工作经验又如何?能够实现一些游戏又如何?如果仅仅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日子貌似会越来越不好过吧~?
应该说上面的例子并非足够的合理,因为最起码“精确到一像素”是一个“完成”,而非如何做的更好。举个如何做的更好的例子吧~
对于前端来说,要关注的除了代码的实现与页面的高还原度之外,还有很多的影响因子。扩展性、可维护性、代码的精简度(大小)、图片的处理、ico等各种细节、服务器请求数量的处理,其实都显示着一个开发人员的水平。
很多在学的和刚刚踏入这个行业的前端工程师们会觉得“这个东西都是小细节,哪有我的逻辑和代码实现重要?”,但是恰恰是这些东西,让你和“优秀”两个字“天各一方,永不得以团聚”。
各位开发工程师们也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日常的开发当中,自己有没有去做这些事情呢?—— 代码当中书写“给未来维护代码的自己”使用的注释;追求CSS和JS代码的精简;考虑前后台整合时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让代码的扩展性更强,前后台整合更方便快捷;基本的背景图的大小压缩(可能会反复的压缩,直至大小最小并且不影响显示的效果);CSS、JS等各类外部引入文件的合并和压缩(即针对服务器请求次数的思考);关于SEO方面的思考等等。
在此不再过多的罗列了。一句话总结就是:很多人是以做完提交给对方为目的,而没有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此下去,怎能站稳脚跟?
作为一个开发工程师,未来的台阶无外乎三种,一种就是继续程序的路线发展下去,另一种则是向技术类型的管理迈进(如项目经理、技术经理、部门经理等职位),最后一种则是转型迈向产品经理。
不同的人适应于不同的职位,有些人逻辑能力突出,对代码的严谨度和精简度有着很高的追求,很喜欢与代码打交道,那么大可以继续在程序的这条路上发展下去。
对于技术类型的管理,通常是技术水平比较突出,同时在沟通、时间管理、任务协调等一些综合能力上也存在一定优势的人能够迈上的一条路线,应该说能够走上这条路线的人并不是太多,因为它并不仅仅需要一个技术做支撑,更需要综合能力。
关于产品经理,貌似很多技术不是太强的人会走的一条路,但是他们具备着良好的整体性思维,在他们眼中,代码只是过于微观的一个层面,他们关注的是一个产品,一个整体,当然,对于这种职位的人表达能力也是不能差的~毕竟每天就是在跟人打交道。
大概阐述了一下三种不同的发展方向,那么其他的呢?很简单,创业或者被迫换行(由于家庭、自身等各方面因素从事其他行业)。无论是迈向上面三种的哪个方向还是打算创业,从日常的小工作细节(如邮件的发送、回复)到具体的代码工作(如分析页面)再到未来管理路的前期铺垫(如产品化的思维模式),换位思考必不可少~
能够转换一个角度去为别人舍身处地思考问题的人,拥有较高的移情能力(移情能力-情商的一种),对一个人的向前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移情能力,在我们的HTML5学堂微信公众号中,发送“移情测试”即可)
关于具体的技术到管理层面的发展,过一段时间之后利利也会把自己几年走过的路,跳过的坑总结总结,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选择合适的公司发展,而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工资,另外,不要没事儿狂跳槽~~~
大概是从去年7月度毕业的班级开始,去深圳/北京找工作的孩子,平均工资就上升到了7~8左右。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为学生高兴,但是,除此之外,还在思考一个问题 —— 孩纸们的能力与薪资的匹配程度。为什么一个公司会开出高于行业的薪资去招聘一个人?通常有三种可能,其一在于工作的难度系数高;其二在于为你的未来投资;其三在于提前储备人才。
那么这三种原因会对应聘者造成什么影响呢?
第1种,对于大部分薪资比较高的公司,都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或不足,有些表现在工作内容方面,有些表现在产品的靠谱程度方面,还有一些则是表现在团队层面~此时很多人进去之后会抱怨这抱怨那,因为在进入这家公司之前,并没有想太多的“问题”~
第2种,应聘者“撞”上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应该算是很不错的,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公司,一定要好好发展哦~
第3种,说是好事儿,但也未必,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期处于一种“温水”环境下,每个人总有一定的惰性,当周围的人都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对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计划性,没有长远性,没有良好的执行力,组织框架松散无序,在这种环境感染下,即便你曾经再勤快,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的结果呢?当这家企业不再要你,你又能够去往何处?
眼下的利益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能够“持续性升值”,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应聘者来说,请记住,世界上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是完美的~
对于很多刚进入行业的人来说,并没有很稳定发展的想法,一方面会考虑公司,将自己的公司与别人的相对比,另一方面也会考虑钱方面的因素,还有可能考虑一起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因素。于是,公司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换吧,结果发现换了之后的公司,也在某些地方不如自己的心愿~应该说,每家公司都有他们的劣势和优势,你最后决定是否留在这家公司的标准,其实应是“这家公司的问题是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公司理念上的冲突)。
培养成本,应该说是很多刚迈入社会的人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概念。倘若要真的考虑考虑,大概也不会一年内跳两次(甚至更多次)槽来增加自己的“离职率”(简称“为未来自掘坟墓”)了~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招一个人需要付出的money要比这个人的工资多得多。一个人在企业的成本 = 人员基本工资 + 人员培养成本(带新人的员工的工资一部分) + 五险一金(约为工资基数的42%) + 设备折旧费 + 公司福利费(中秋、过年等各类礼物) + 日常茶歇费 + 办公费用(文件夹、笔、纸等) + 水电等………………同时,除了占用基本的成本之外,还会占用人员数量(每个公司每个部门是有人员数量上限的,招一个人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多余的人员配额进另一个人)。
对于企业来说,花了3个月甚至更久(4~5个月)可能才刚让员工与公司适应,而在适应之前,员工所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企业给员工投入的金钱。刚刚适应还没多久,就离职,对于公司来说相当于是完全没有什么收获,同时一旦员工考虑离职,就会出现工作上的效率问题(毕竟有很少人在刚开始工作时能有职业人的工作态度),同时离职之前还要进行工作交接以及新人的招聘,这对于企业来说,又是一场耗时耗钱的工作~必然少不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位,培养成本是不尽相同的,根据培养时长的不同,企业对一个人在一家企业工作/效力的时长要求也就不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做开发的人(针对初入行的新手),通常需要2~3个月的时间进行培养,需要适应,学习、成长等等,因此一年对于一个开发人员来说,算是比较正常的就职时长,而两年持续在一家任职可以认为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表现。(换句话说,1年跳一次,没人太多说你什么;2年跳一次,别人会觉得稳定性还行;3年以上跳一次,别人会觉得你稳定性高;1年内跳两次,对方公司会考虑是否用你,用你的话是否要花精力培养;1年跳3次甚至4次的,对方公司考虑用你的概率就会低很多很多了……)
拿讲师的职位来说(也针对初入行的新手),一个讲师的培养时长通常是在9个月左右,前3个月的时间通常是基本工作的提升,之后从第四个月到第9个月,是在实战当中逐渐的去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那么,一年的工作时长对于这个职位来说,就显得很短很短了,因此通常一个讲师职位,都要求要有2年以上的工作时长,才能够算是正常比例(也不能算是稳定),超过3年在一家公司任职可以认为是稳定性较高的表现。
从企业角度来说,员工较高的离职率直接影响企业成本。而对于每个工作者来说,较高的离职率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只有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有可能接触到公司深层次的业务。不可能在刚开始就足够信任一个人。同时,想要向管理层发展,也需要在一家公司做够一段时间,才能够开始逐渐走向团队的领导者。想发展成所谓的技术专家,必然需要在一个行业中所有深入了解,之后才可以逐渐的深入下去。还有一点,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企业,你现在看到了一个人的简历,一年内跳槽了3次,曾经在4家公司就职,那么即便是这个应聘者跟你说了很多很多的理由,你也任用了他,你敢去培养这个人吗?你会不会在想:如果我培养他半年,他又跑了,对我公司有什么用处?那我干脆就让他正常工作,也就不要刻意培养了,这样也能够防止这种风险~所以,很多时候,为何一个人得不到培养的机会?除了能力还是很多很多……因此,请不要自掘坟墓……
每种年龄都具备各自的优势,必然也会存在一定的劣势。而我们要做的是深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利用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如此)
利利一直在强调一个年龄,25~!是的,这个是一个“分界线”,因为跨过它,你就和利利一样,加入了奔三的大军当中(甚至有人已即将结束奔三)。
对于不到25岁的孩纸们,你们年轻,你们也有奋斗的资本,强健的身体、优秀的记忆能力,大部分的你们还拥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但是相对的,社会经验与视野的不足势必会阻碍着你的发展。
对于26+的亲们,你们(貌似用“咱们”更合适)拥有社会经历,虽然记忆力开始下降,但是学习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速度远高于年轻人,相比之下多了一分沉稳,但是,老了,身体素质开始下降,差不多到了结婚的年龄,未来的各种压力也开始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固化的思维模式也会让进步变得缓慢起来。
既然我们知道自身的优势,也知道我们自己的不足,那就发挥优势规避不足吧~年龄也好,性格也罢,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要怎么用~
从行业角度来说,技术行业还是远远优于其他行业的。但是无论入行还是在这个行业中打拼,都一定要明确目标,清晰的入行、行进,不要盲目跟风。
至于行业以后会开始下滑怎么办?学历是问题吗?不是这个专业的…………请不要再问自己这些问题,除非你畏惧困难,不舍的付出。请记得,所有的公司都缺少“精英”,让自己日子真正变得好起来的方法就是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精英”!各位,加油吧~!
额外想说的一些话,利利:这几日思来想去,觉得这篇文章还是要写,临去年几个班级的孩子毕业已有一些时日,也有一个班级的孩子在就业当中,而还有几个班在学习当中。这段时间当中,看到了太多“态度”,看到了太多的“执拗”,看到了太多的“迷失”,而究其根源无外乎两个字——心态。想将此文送给曾经、现在以及未来要来学习的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站稳脚跟”。另外,写的时候有点像随笔~所以,各位多多包涵~~~
欢迎沟通交流~HTML5学堂